从0到1: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。Peter Thiel. 高玉芳译。 2015.
Zero to One: Notes on Startups,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. Peter Thiel. 2015.
- 反主流问题: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?
- nasdaq 95年网景上市时才1000点,99年爆发之初大约2000点。到2000年3月互联网热潮促成最高点5048点,而泡沫破灭4月中跌到3321,反弹后持续下跌,直到2002年末的1000多点。
- 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总结得到: 1. 循序渐进,不可沉溺泡沫,心存改变世界的人应更加谦逊。2.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,反复实践,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。3. 改进中竞争。不要贸然进入新市场,基于现有客户创业更有保障,改进才是可取之道。4. 专注于产品,而非营销。需要广告和营销人员说明产品不够好。
- 在这之后,逐渐更新为:1.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。2.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。3.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。4.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。
- 创业中,不可避免被大众洪流裹挟向前,但是永远要问自己: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以往错误反应形成的?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触潮流,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。
- 现实中,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别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大一些。距离垄断或者完全竞争更近,而不是居中。
- 垄断公司会希望淡化自己的垄断地位。一种常见方法就是扩大自己的格局定位,在更大的市场中就不再是垄断了。
- 非垄断公司往往喜欢将市场细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。
- 只有在垄断市场中,企业才可以有更多精力来追逐除存活外的其他事情,如员工关怀,道德准则等。
- 竞争使人出现幻觉,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“机会”。
- 垄断企业通常会综合几个特点:专利技术,网络效应,规模经济,品牌优势。技术一般要有十倍于竞争对手的改进才算垄断优势。网络效应是指使用者的扩散产生网络。
- 惠普的发展历程。从1991年发明第一款价格亲民的deskjet依赖,连续十年不断推出新产品,公司资产从90年的90亿涨到2000年中的1350亿。而2000年后,再没有发明过新东西。开始做咨询服务业,合并康柏,到2005年,市值跌回700亿,再到2012年末,市值仅为230亿,刨去通货膨胀,还不如90年。
- 在大众都了解,和人类无法了解之间,存在着很多“秘密”。对这些秘密的探索,往往可以催生新的公司。
- 根据销售的单个客户成本,或者基本等价的单次销售金额,可区分从1美元的病毒式营销,到100美元的市场营销,经历中间销售盲区后是10000美元的销售,最后到1000万美元的复杂销售。客群也从普通消费者,到盲区的小企业,再到大企业和政府。
- 企业7问: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(10倍改进)而不是稍有改进么?现在开创事业,时机合适么?开创之初,是在小市场抢占大份额么?你有合适的团队么?销售方法是什么?未来10-20年能保住市场地位么?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(秘密)?